关于加快发展创意农业的意见
发布时间:2018-07-23 | 来源: 江苏农业网
各设区市、县(市)农委(农林局、农业局):
    
    创意农业是农业产业的跨界融合,既是农业发展理念的创新,也是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视角和新趋势。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创意休闲农业的部署要求,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动全省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现就加快发展创意农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创意农业的重要意义
    
    创意农业,是运用科技、文化、艺术等创意手段,提升传统农业及其衍生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村资源优化配置和农业市场竞争力增强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方式。近年来,全省各地创意农业悄然兴起,涌现了一批发展典型,显著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国内外诸多实践经验表明,加快发展创意农业,对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发展创意农业是推动农业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内容。树立创新创意理念,推动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拓展,推进农业产业开发、农产品产加销与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品牌打造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优化配置农业农村资源,激活农村要素,挖掘提升农业的产品价值、科技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构建“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业供给体系。发展创意农业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创意农业契合了消费者由产品消费转向精神消费、感官消费和价值消费升级的需求转变,催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构建起多层次的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形成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不仅打开了农业发展新的效益空间,更促进了农民就业创业,为农民利用自有资产、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及其休闲产品创意营销等持续稳定增加收入开辟新渠道。发展创意农业是建设美丽乡村丰富居民生活的重要途径。创意农业能够充分整合农村“三生”资源,与自然山水深度结合,与产业发展相互交融,将农业农村发展路径从偏重依赖资源投入和环境消耗转变到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有利于打造美丽田园景观,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同时,有利于进一步发掘传承农耕历史文化、传统民间技艺和农业文化遗产,设计开展具有创意理念的各类农事节庆活动,活跃丰富城乡居民生产生活。
    
    二、发展创意农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当前,我省创意农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创意农业的认识不深,研究不多,各地发展不平衡性较大;发展层次不高,科技文化内涵未能充分挖掘,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创意品牌、创意节庆少;创意农业经营主体素质有待提高,技术管理服务人才不足,缺乏相应的支持引导政策。各地要深刻把握市场消费需求变化,准确认识创意农业功能定位,因地制宜探索适合的创意农业发展模式,推动农业多功能拓展和产业链延伸,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和农业新经济发展,打造农业发展新引擎,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构筑农业发展新动能。
    
    (一)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宗旨,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对农业生产注入科技与文化“两大元素”,整合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资源”,着力推进创意农业与历史经典产业发展、重要文化遗产传承、特色小镇培育、美丽乡村建设“四个结合”,突出发展科技型、文化型、功能型、生态型、服务型创意农业“五种模式”,培育一批创意农产品、创意农田景观、创意文化、创意节庆、创意饮食、创意农居,实现农业农村资源优化配置和农业产业链价值最大化,争当全国创意农业发展排头兵。
    
    (二)主要原则。一要坚持以农为本、特色发展,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创意农业,做强主导产业,做精特色产业,做亮新兴产业,通过创新创意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和效益;二要坚持科技创新、创意发展,更多地把现代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使科技成为农业创意的动力源泉,提高创意农业管理水平及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产业价值;三要坚持文化为魂、内涵发展,加强创意农业发展与农耕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时代先进文化的有机融合,赋予文化内涵,满足群众精神需求;四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遵循开发和保护并举、生产与生态并重的观念,统筹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走绿色生产可持续发展道路;五要坚持农民增收、共享发展,建立利益共享发展机制,促进工商资本与农民利益紧密联结,鼓励和支持农民创新创业,实现多主体共赢获益。
    
    (三)目标任务。到2020年,创意农业成为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引领产业、农民持续增收的战略产业和繁荣农业农村经济的新型支柱产业。培育多元创意主体,全省每年创建10个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主题创意农业园,每个涉农县(市、区)每年培育1个以上以农旅融合为核心的省级创意农业示范镇、村,全省各类创意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10000个以上;健全创意产业体系,分级培育一批创意农业研发中心,培训1万名创意农业专业人才和10万名职业农民,建立完善全省创意农业营销推介服务平台;放大创意品牌影响,培育十大创意农业节庆知名品牌,争创30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00个以上星级示范企业,建设一批畜牧文化园,争取将南京市打造成全国创意农业示范中心;提升创意产业效益,全省创意农业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
    
    三、培育新奇特农产品,发展科技型创意农业
    
    积极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开发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创新农村服务业,在科技应用中融入艺术元素,培育一批外形独特、工艺考究、具有内涵的创意农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一是在特色品种与技术上创意,将农业生产与观赏结合,培育引进有别于本地常规品种、主栽品种的农畜作物特色品种,通过艺术造景、趣味活动,满足大众的猎奇心理。加大科技攻关和集成创新,运用生物技术、农艺措施等改变农产品形状、色彩、口味,制作方形西瓜等异形产品;或者改变农作物生长节令,实现反季节或四季性生长。运用最新的加工技术提升农业,在产品加工、品牌包装、用途转化等方面加大创新,让农产品由“土”变“洋”,成为市场喜爱的商品。二是在生产过程与生产模式上创意,将历史与时尚、未来结合,还原自然农业生产面貌,打造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立体栽培等农业生产模式展示园,让人们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处世哲学;强化农业资源的集约化应用、低碳化发展,运用现代工程技术建设节水、节肥、节药、节能新设施新设备,打造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让人民感受现代科技的神奇奥妙。三是在智能农业生产上创意,将科技与视觉结合,用最新的信息技术、装备技术改造农业,建设一批集产品生产、品种展示、农业众筹特色为一体的兼具生产与营销创新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让消费者在互联网、手机平台就能看到田间现场、参与生产管理、作物生长发育过程、追溯产品源头,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精准化和智能化。
    
    四、挖掘农业内涵底蕴,发展文化型创意农业
    
    突出文化元素在创意农业发展中的应用,挖掘利用地方农耕文化和农业资源,引导创意农业特色化发展,提升创意农业内涵。一是大力挖掘农业历史经典产业。从农业传统特色产业中寻找具有文化印记的产品,如茶叶、盆景、蚕桑、地方畜禽等,建立农业历史经典产业目录,进行定向培育,强化现代要素和项目资金集成,推进文化挖掘、产品开发、产业提升,培育一批“经典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的农业特色小镇。以特色小镇为核心,发展创意休闲农业,充分挖掘特色小镇的价值内涵,促进农业文化传承、农民增收致富。二是大力发掘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传统农业生产系统、农村历史遗存、古村落、古民居,强化对农村传统文化、民间技艺、民俗风情等的设计应用,促进乡土民俗文化的推广、保护和延续。以重要畜禽遗传资源为重点,建设一批畜牧文化园或博物馆。重点做好农业文化遗产挖掘工作,进一步摸清各地农业文化遗产底数,建立省级和国家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后备名录库,合理有序发掘一批农业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传统知识技术体系、生态与文化景观独特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争创国家级、全球品牌。三是传承保护民间技艺乡风民俗。围绕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农村风情风貌等,整理创作艺术性、观赏性、时代性强烈,能够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寓教于乐的农村文化作品,促进全社会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对农民生产生活的敬重和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持,满足城市居民的思乡情怀和体验农耕情结。
    
    五、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功能型创意农业
    
    推进农业与旅游、健康养老、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对农业全产业链及其经营场所等进行包装、设计、创意,培育打造多功能的创意农业精品,推进创意农业产业化。一是立足休闲观光,在农旅结合上创意。以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创建为工作抓手,引导各地结合自然资源特点和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合理布局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空间,对休闲体验项目进行创意提升,培植载体,树立典型。启动十佳创意主题农业园建设,推动各地培育创建一批创意农业示范点、特色村、星级户、精品景点,打造地方特色创意农业品牌。着力创建国家级示范品牌,深入开展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星级企业示范创建工作,积极争创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美丽田园农事景观、全国十佳休闲农庄和全国十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等品牌。二是立足康体养生,在农卫结合上创意。瞄准绿色健康食品消费市场,在农产品食药用功能上进行创意,开发具有降血压血糖血脂、抗辐射、美容养颜等功效的食品与保健品,造福百姓健康。依托各地山水特色和农业资源,积极培育农业疗养、农业养老等新产业,强化生态景观营造、康体健身设施配置,让人们乐在其中、赏心悦目、修心养生。三是立足乡土教育,在农教结合上创意。组织各地农业产业园与教育部门对接,针对学龄前儿童组织开展果蔬采摘、动物喂养、趣味运动会等亲子活动,针对中小学生开设农业科普、农事劳作、书画写生、素质拓展等户外教育课程,结合农时节令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促进农业教育走进学校,增强青少年儿童的乡土情结和劳动意识。
    
    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生态型创意农业
    
    把创意农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统一,与农业生态建设协同推进,培育一批吸引眼球的创意农业景观,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一是在田园景观上创意,充分依托稻田、茶园、果园、花园、菜园等农业产业资源,结合丘陵岗地、江河湖水面、村庄庭院等开发利用,通过融入文化、科技、美术、动漫等创意元素,设计打造美丽田园景观,培育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观赏性的创意农业景观,促进农业生产性同艺术审美性结合,打造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结合体。二是在园区策划上创意,结合时尚潮流、区域文化、美食特产,鼓励经营主体建设不同主题的农业园区,推出一批爱情园、香草庄园、豆腐村、菌菇馆等主题农园和载体,在园区建设中布置与主题相呼应的景观小品、卡通形象、指示标牌等,营造浓郁的主题氛围,吸引游客观光消费。三是在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上创意,创新利用农业废弃物,开发稻麦秸秆编织麦秆画、玉米皮制作干花装饰品等创意产品,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七、构建宣传营销平台,发展服务型创意农业
    
    在农产品营销方式上创新创意,通过新奇别致的产品包装、友好亲切的品牌形象和丰富多彩的营销推介,促进产销对接、优质优价。一是在包装工艺上创意,利用竹子、柳条、农作物秸秆以及其他绿色环保材料,通过创意设计和特殊工艺制作成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独特性的各类农副产品、民间工艺品、旅游商品等的包装箱、包装盒、包装袋、包装纸、商标贴等等,努力培植一批创意包装新型农业龙头企业。二是在品牌培育上创意,注重与农产品品牌培育相结合,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品牌创意,加大创意品牌资源整合力度,每个县重点培育几个名称朗朗上口、商标形象生动易记有内涵,社会影响力大的区域公用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在产业节庆上创意,支持各地持续举办农业嘉年华、草莓节、葡萄节、西瓜节、龙虾节、螃蟹节等农业节庆活动,围绕农业生产、农家生活、农村习俗等进行创意策划,组织开展互动性、参与性、娱乐性、新颖性等较强的农事体验活动,向社会展示创意农业的无限魅力,培育创意农业节庆品牌,打造地方特色名片。四是在“互联网+创意农业”宣传推介上创意,每年开展一次全省性创意农业设计策划竞赛,举办创意精品展,激发大众设计、开发、培育创意产品的热情,筛选推介一批创意景点、创意产品、创意点子。推进“互联网+”创意农业发展,建立完善江苏创意农业网站,开发推广创意休闲农业APP,构建江苏创意农业互联网展示平台,全面打通创意景观、美丽乡村、乡村民俗、农村工艺品、优质农产品与市民消费通道,在市民与农村搭建便捷桥梁。
    
    八、切实加强对发展创意农业的组织领导
    
    各地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化对发展创意农业重要性的认识,科学认识、准确把握创意农业发展规律,强化规划引领,强化政策支撑,强化服务保障,促进创意农业加快发展。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各地要结合本地情况,制定创意农业发展规划,强化行业运行监测分析,制定和宣贯创意休闲农业行业标准,统筹推动农村各项改革,构建利益共享发展机制,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各级农业部门要明确管理机构,充实人员队伍,理顺职责关系,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加强与旅游、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等部门沟通协作,协同推进创意农业发展。二是加大政策扶持。把创意农业纳入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支持方向,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支持创意农业研发,打造创意农业营销平台,开发推介创意农业产品,开展创意营销推介;支持休闲农业示范县、示范村建设创意农业项目,对评定的创意农业精品进行奖励。各地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增加财政投入,集聚多部门项目资源,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创意农业。注重研究创设新的政策,支持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资源发展创意农业;通过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创业基金、融资担保、贴息贷款、互联网众筹等方式,鼓励青农知农创新创业;研究制定新型农业保险,增强创意农业风险保障。三是强化公共服务。鼓励科研教学单位建立一批创意设计中心、规划研究中心,组织开展头脑风暴、展示交流等活动,为创意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电商培训等教育培训项目,加快培养创意农业管理与服务人才。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成立创意农业行业协会,增强行业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逐步推进管理规范化和服务标准化。强化创意农业营销宣传,结合春节、清明和五一节、端午节、中秋和国庆四个时间节点编排创意农业精品和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线路,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展示展销,形成创意农业的良好氛围。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
    
    2016年12月21日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