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打造现代农业新标杆
发布时间:2018-09-19 | 来源: 农村大众报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农业大数据平台正式启用。这是山东省首家县域农业大数据平台,意味着当地智慧农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今后,这个平台既能整合莱西本地的各种农业数据,又能针对莱西农业特点,汇总全国农业相关数据,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深度信息服务。
莱西市农业大数据平台是青岛市农业发展的最新成果之一。改革开放40年来,青岛市农业综合产能稳步提升,在粮食、蔬菜、畜禽、果品、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涉农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农业品牌创建等各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探索出一条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
新技术持续落地 粮食产量节节高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指出,农业大省的责任首先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今年6月19日,在平度市蓼兰镇青丰种子公司,小麦滴灌水肥一体化绿色高质高效新技术示范田经过专家组现场实打验收,10亩攻关田平均单产为807.87公斤。这是青岛市小麦单产首次跨越800公斤大关,标志着青岛市小麦生产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时,这也是今年山东小麦的最高单产。
平度是农业大市,素有“胶东金粮仓”之称,获批全国首批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示范县。今年小麦单产全省“夺冠”,正是源于当地积极实施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20世纪90年代,平度市开始推广小麦精播栽培技术,1999年,小麦最高单产跨过650公斤的台阶。2008年,平度市小麦突破单产700公斤大关,小麦氮肥后移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2015年,通过宽幅精播技术创新发展,平度市小麦成功越过750公斤关口,创出单产786.6公斤青岛市最高纪录。
平度市农业局农技站站长朱瑞华说,今年小麦单产实现新突破,正是把水肥一体、增施有机肥、深耕深松、宽幅精播、冬春镇压、氮肥后移、一喷三防等技术措施有机融合的结果。
近年来,青岛市积极探索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新路。全面完成了105万亩粮食高产示范方建设任务,建成了优势突出、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粮食产业带。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小麦、玉米平均单产分别达到525.9公斤和662.5公斤,年粮食亩产量达到1.19吨。在花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中搞好农机、农艺、农牧三结合,提高劳动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平均亩节约人工费用200元至300元,增加收益400元至500元。
持续创新 产业加速升级
9月1日,第32届青岛大泽山葡萄节在大泽山镇开幕,整个活动将持续到10月31日。
“西有吐鲁番,东有大泽山。”大泽山是我国著名的葡萄产地,早在1984年,平度市大泽山镇就已经建成全国首家葡萄生产专业镇。如今,大泽山镇葡萄种植面积已发展到4万亩,年产量6000万公斤,品种300多个。葡萄节也发展成农业与文化、旅游等多产业相结合的“嘉年华”。
多年来,大泽山葡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离不开创新。韩玉波是大泽山镇远近闻名的“葡萄痴人”。近30年来,他埋首葡萄藤下,专心从事“光赔钱不赚钱”的葡萄杂交。经过了数百种组合后,他终于培育出“江北紫地球”“玉波1号”“玉波2号”三个葡萄新品种,并通过了省级审定。
夏末秋初,走进莱西市青岛东鲁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基地,葡萄长廊下一串串发紫的葡萄饱满诱人,果园中红彤彤的早熟苹果挂满枝头。
2014年,东鲁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波从北京回到老家莱西,在南墅镇承包了一片农场。从起步阶段,他就把自己的农产品定位在高端。为了改良土壤,提升土壤有机质,李建波专门从内蒙古购买了大量羊粪,果树栽种前把羊粪和玉米秸秆掺在一起,深埋到地里。
从果园建设之初,李建波就安装了物联网系统。2017年,基地又与中国农科院信息化所建立合作关系,建设了3个气象站、80余个数据检测和收集系统,依靠传感设备,实时采集园区内的空气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土壤水分、土壤温度、风速等数据。“这些数据传输给服务管理平台,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再根据处理结果,提前做好农事安排与病虫害防控方案。”他说。
现在,李建波的有机苹果种植面积达到600多亩,核桃500多亩,有机冬桃260多亩,并且与多家电商平台建立了合作销售关系。
近年来,青岛市积极推广果树矮砧密植集约栽培、主干树形简化修剪、葡萄遮雨栽培及保护地栽培等新模式、新技术,2017年全市果树新模式及设施栽培面积达到7.83万亩,增长18.3%。果树省力化栽培不断推进,果园机械化率达到40%。
茶叶作为青岛特色优势产业,基本形成了沿崂山、大珠山山脉的滨海一线茶叶优势产区,2017年茶园面积11.23万亩,较上年增长2.3%,产量3666.97吨,增长7.45%,其中越冬保护设施面积3.41万亩,增长6.9%,本地产的名优红绿茶加工技术水平、茶叶品类及内质持续提升,销量和单价高于往年,实现产值8.2亿元,增长18.6%。
青岛市还积极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建立核心示范园区,打造亮点工程。由于实行高标准农作物质量管理,严格农药残留控制,对农药经营实行定点销售,提前制定防治预案和区域治理计划,对重大病虫害预报的准确率达到99%以上,农药残留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内,有效地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地标产品数量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改革开放40年,在青岛这片土地上,培育了海尔、海信、青岛啤酒等一大批为人们熟知的工业知名品牌。在农业领域,同样成绩骄人。
近年来,青岛市推出了“绿色品质、世界共享”的“青岛农品”品牌集群,培育岛城最喜爱区域公用品牌11个、农产品品牌30个,全市涉农产品注册商标1.9万多个,著名农产品品牌166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92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农区变景区,“新六产”催生乡村巨变
今年暑期,平均每天都有六七十名中小学生来到莱西市山后人家田园综合体,参与军事夏令营和农事体验。经过7年探索,山后人家田园综合体从单一韭菜种植基地发展成为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现代农业综合体。
2011年,青岛杰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来到沽河街道董家山后村,投资建韭菜基地,发展高端韭菜种植。随着规模扩大,2013年,公司开始发展水果采摘等项目,2017年,依托2000多亩的生态农业园,正式更名为山后人家田园综合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
公司总经理赵新德说,现在的田园综合体专门规划了“一心二馆八区”的布局,包括生态农业科技展示与休闲观光示范园,山后韭菜文化博物馆和展览馆,此外,还有设施农业示范区、特色农产品手工作坊区、特色养殖示范区等8个园区。
目前,山后人家田园综合体可同时接纳2000多人就餐,200多人住宿。去年一年接待游客12万人,收入1200多万元。今年5月,山东省发布4项田园综合体地方标准,其中就包括总结的山后人家田园综合体的经验和做法。
平度市明村镇闫村地处胶莱河畔,北纬36.9°,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年平均气温12摄氏度,其土壤、温差、光照、气候跟美国的加州和法国的波尔多相似,适宜葡萄种植。
近年来,闫村大力培育了鲜食葡萄和酿酒葡萄种植产业,通过“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带动全村200余户农民发展葡萄,同时辐射周边10余个自然村,建立800多亩优质酿酒葡萄种植区。种植区主要品种有薏丝琳、莎当妮、梅鹿辄、赤霞珠等,其中薏丝琳葡萄基地是全国最大的单品种葡萄种植基地。
闫村依托葡萄种植区优势,成立了青岛爱迪尔葡萄酿酒有限公司,集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研发、陈酿、销售,旅游观光等多种产业于一体。公司经营过程中加强与农民的合作,着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
2016年,闫村又投资100万元,建设了千米葡萄棚架长廊、多处六角观光亭,铺设观光路面,种植特色鲜食葡萄,供游人观赏、采摘。
现在,一串小葡萄,一头连着加工业,一头连着旅游业,这也正是闫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所在。
位于青岛市即墨区的青岛田瑞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田瑞公司”),经过30多年发展,也从一家小小的蛋鸡养殖场,成长为一二三产相互融合的综合性生态园区。
公司成立于1986年,最早从事蛋鸡养殖。养殖环节,公司一直不断应用新技术,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蛋鸡产能,实现了蛋鸡产蛋率和鸡蛋质量的双提升。公司积极利用在蛋鸡养殖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改进养殖设备,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目前拥有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技术66项,2012年9月24日公司9TLD-4128“阶梯式蛋鸡笼养成套设备”获得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在国内首创自主研发了9CLD系列层叠式蛋鸡自动化饲养设备,通过山东省农机推广鉴定,被青岛市科技局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成为中国畜牧工程学会、山东畜牧工程专业委员会推荐产品。
2016年,田瑞公司启动了“蛋文化旅游项目”,投资建成休闲观光公园、养殖设备展示馆、文化走廊,打造成集“游、学、食、购、娱”一体的蛋鸡行业知识科普教育基地。每到周末和节假日,都有众多家长领着孩子同参与共体验,了解鸡蛋生产过程。
去年,田瑞公司又建设田瑞生态采摘观光园,并融合场区鸡蛋知识科普、蛋鸡养殖观摩、鸡蛋品尝、休闲观光公园,打造成集旅游观光、采摘、体验、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区。
作为国际性港口城市,在农产品加工方面,青岛市积极引进、培育、壮大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占领国际市场。目前,全市直接从事农产品加工出口的企业达到1300多家,产品出口遍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达到50亿美元以上,占全国7.4%,城市排名全国第一。
此外,全市的农产品加工业呈现集群发展之势,其中,胶州市胶东街道是国内最大的辣椒制品加工基地,莱西市是我国最大的花生制品加工基地,六和集团进入世界饲料行业三强,还培育了九联肉鸡、康大肉兔、万福生猪、东生和佳德花生等一批在国内同行业领先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现在,青岛市每3.4平方公里就有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每16平方公里就有一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饲料和禽肉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18%和32%。
青岛市坚持把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作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重点,着力在发展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休闲旅游农业上下功夫,全市休闲农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成为覆盖果蔬采摘、休闲垂钓、品农家菜、赏农家景、体验农家生活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农业观光旅游人数不断增加,农村环境日益改善,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全市共培育休闲旅游农业经营主体3053家,休闲旅游农业年接待游客1856万人次,受益农户达7.2万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