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文化教育引领苍南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
发布时间:2018-08-21 | 来源: 浙江农业信息网
  苍南是革命老根据地县,有着悠久、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保留着许多宝贵的革命遗址。随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苍南县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了积极的部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红色旅游业,如何利用好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成为苍南县乃至温州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现状
(一)有效保护红色文化资源。苍南西部建有南坪革命烈士纪念馆、蒲城王国桢故居、矾山朱程故居、大埔山红色教育展厅等革命遗址,苍南籍王国桢、吴毓、朱程等三位革命烈士的英名载入了《国家英烈大典》。去年创建的南宋镇大埔山红色教育展厅,重新展现了:刘英在浙南,吴毓、欧阳宽等23位烈士的革命事迹,吴毓为代表的浙江“国共合作、共同抗日”谈判的不朽功绩。同时也得到了原中纪委副书记刘锡荣同志的大力支持并亲笔题名。对这些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利用,让历史文物承载的革命精神世代相传,为日后的开发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对苍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乡贤出资支持红色文化建设。红色资源开发单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各位乡贤的鼎力相助。一直以来,乡贤积极出资协助建设具有重要革命历史教育和纪念意义的建筑设施。比如:陈百弓纪念亭位于矾山镇青山后村,该亭于2014年12月由政府部门及社会知名人士等共同出资建成;南宋镇大埔山红色教育展厅,于2017年10月24日创建开放,由乡贤吴宗传董事长出资鼎力相助。这些纪念场馆的建成,对讴歌苍南英雄儿女的英勇事迹,颂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伟大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存在的短板
(一)研究和开发利用较为滞后。目前对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主要围绕革命纪念馆及其附属建筑展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于苍南县境内一些宝贵的革命遗址等承载着革命历史和记忆的旧址还仅仅处于被保护的阶段,没有被很好地开发利用起来。比如:蒲城王国桢故居,位于蒲壮所城附近,属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在该故居陈列室顶板、墙壁、展板图片,破损发霉,有几户农户居住在侧房,存在较大火灾安全隐患。南宋大埔山红色教育展厅,现在是利用村委办公楼一楼,面积约200㎡,虽已创建成功,但按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标准创建还不达标,缺少建成独立的展馆、烈士纪念碑等设施。
(二)红色资源核心价值亟待深层次挖掘。首先,对苍南革命的史料缺乏深入研究,只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次,无法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将苍南革命精神的内涵渗透到广大群众的思想当中,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动力。再者,纪念馆、陈列室及重要的革命遗址展示内容、形式过于单一,主要以图片展览、静态观光、单调讲解为主,缺乏震撼力和故事性,缺少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强的活动项目。最后,红色旅游纪念品处于未开发状态,未能形成一套完善的红色旅游体系,这些都成为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所面临的瓶颈。
(三)宣传力度不够且缺乏创意。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没有将当地的红色文化通过各种宣传渠道营造浓郁的红色氛围,没有从改善农村的整体环境来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无法将苍南革命精神通过各种宣传载体渗透到农村的每个角落。另一方面,缺乏研究和策划,无法打造出具有独特吸引力的红色文化品牌,难以让苍南革命精神走出苍南,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四)专业人才缺乏和培养机制不健全。由于缺乏健全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苍南县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缺乏三种人才。一是党史研究人才。缺乏对苍南革命历史以及革命精神进行研究的学术性人才,加快对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二是复合型管理人才。由于缺乏既善于经营又善于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制约了红色文化产品的市场化及其产业化,也从而导致了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缺乏系统的规划和个性化设计。三是旅游专业人才。目前,在苍南县缺乏从事红色旅游的工作人员,尤其是景区的讲解员对于苍南革命的历史了解不足,对于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无法掌握,影响了红色文化的普及和传播。
三、以红色文化资源助推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规划引领,打造重点项目。苍南辉煌悠久的红色革命历史,拥有丰富多彩的红色革命文化遗迹,都生动地记录和展示在我们的面前。苍南西部曾经是中共鼎平县委(现福鼎、平阳、苍南一带)、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的常驻地。而今,苍南“世界矾都·休闲观光”、“桥莒瓷韵·生态旅游”两条示范带和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正在这范围之内,要把红色文化遗址纳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规划,并进行重点打造。要依托红色基地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通过科学制定乡村振兴规划进行综合整治,不断美化革命圣地的生态环境,为红色旅游提供健康美丽的生态资源。比如:马站镇蒲城王国桢故居要进行保护性修缮,入口道路、景观要全面提升。南宋镇要争取县委、县政府全力支持,借助乡贤回归力量,重建大埔山红色教育馆及革命烈士纪念碑,以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标准进行建设;同时,启动大埔山村美丽乡村建设,还要结合南宋井巷小镇保护和规划方案,按3A旅游景区标准打造。
(二)整合红色资源,设计精品路线。发展红色旅游不能就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而开发,必须对区域相关旅游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一方面,应积极整合乡村振兴示范带、西部产业带建设资源,根据早年中共鼎平县委红军游击队、红军挺进师活动地点及“霞关起义”等重要事件,规划出红色旅游路线。另一方面,在开发红色旅游的过程中,应以红色旅游为主基调,结合区域旅游资源优势,共同开发,设计出具有苍南特色的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如可以在苍南形成“两线一带一轴”红色旅游路线,“两线”即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一带”即西部产业带,“一轴”即从南至北革命遗址串成的红色新轴,通过“两线一带一轴”红色旅游路线将有效带动整个区域内各种资源发挥优势作用,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三)创新展示方式,提升现实体验。一是改变传统的红色文化资源展示方式,创建数字化展厅纪念馆,以多媒体和数字化技术作为展示技术,使表现手段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并增添蜡像、事件场景及各种历史事件浮雕等设施,大大提高纪念馆的观赏性,带给观众高科技的视觉震撼感。二是在参观地应提高讲解员的解说能力,丰富解说内容,将红色旅游和体验式旅游结合起来;所在地乡镇班子领导应率先垂范学会解说,把红色经典故事讲给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听,让他们感觉更亲切、更有说服力和感召力。三是通过红色文化资源的嵌入,在旅游业的自然生产期形成新的价值。比如:蒲城社区目前有精品葡萄园1500亩,具有“浙江最甜的葡萄”的美名,游客在葡萄园采摘后可以前往蒲壮所城参观中国古代著名的海防城堡建筑,不仅提供了明代抗倭斗争的实物史料,也是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四)强化市场营销,打造特色品牌。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酒香还得勤吆喝”。因此,苍南县的红色文化旅游项目首先应做好红色旅游的形象定位,借助红色资源,提倡一种心情放松、身体愉悦、享受生命的生活态度。在做好形象定位的基础上,积极借助媒体、网络、节庆活动与名人效应等进行宣传促销。构建属于苍南的红色旅游品牌,提高红色文化资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随着苍南乡村振兴开发建设不断深入,红色文化品牌的构建必须与示范带产业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将苍南西部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经济培育、绿色崛起发展的示范区。
(五)营造浓厚氛围,倡导乡风文明。一是加强地方党史研究,收集口述史等相关史料,建立党史研究基地,广泛征集与苍南革命有关的文献书籍、笔记、手稿、图片和实物等,建立数据库。二是开展与“苍南革命精神”有关的红色文化著作阅读活动及红色文物、红色故事征集活动。三是开展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文化下乡演出活动,营造具有红色文化内涵的乡风文明,使“苍南革命精神”能深入人心,唤起群众的红色文化自豪感,丰富当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以刘英在浙南、吴毓代表的与国民党闽浙赣皖当局展开“国共合作、共同抗日”谈判为题材,拍成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或纪录片,使流贯在作品血脉中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主义的思想风貌,永远留存在广大老百姓的心中。

在线咨询